隨著年紀增加,每個人自然都會遇到鬆弛、臉垂、垮的問題。尤其很多女性在生產過後,若再加上哺乳的消耗,很容易就有快速變老的感覺。
要改善歲月的痕跡,必須從發生的問題去著手。例如流失,就要補充;鬆弛,就要想辦法讓它變緊。表面上看到的嘴邊肉、法令紋,消失的輪廓線,都只是一種表象。多數都是更上面的地方有流失、鬆弛而造成。例如蘋果肌不見了,表皮往下調讓法令紋變深。太陽穴、雙頰大量流失,加上皮膚鬆弛,產生明顯的嘴邊肉,或者讓輪廓線變得模糊。如果不從根本原因去著手,只針對表象處理,例如拼命地去補凹陷的法令紋,通常得到的結果是: 法令紋雖然變淺,但整張臉看起來並沒有變年輕、沒有變好看,反而多了點不自然的奇怪感覺。
所以想要逆齡,針對流失的部份,要使用填充物去補足。至於鬆弛下垂的部分,則依照皮膚的層次,有電波或音波等不同的選擇。
這邊簡單介紹一下音波。
音波的全名是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 高強度聚焦超音波。顧名思義,它就是把很高強度的超音波,聚焦在某個特定位置。超音波穿過人體組織時,會引起組織振動而產生些微的熱能。強度高又聚焦的超音波,就會在特定位置產生較高的溫度。
美容醫學用的音波儀器,最常見的就是讓音波聚焦在深度4.5mm跟3.0mm位置的探頭。也就是對皮下4.5mm跟3.0mm的位置加熱,因為多數人的SMAS(Superficial Muscular Aponeurotic System),也就是筋膜層,位於4.5mm左右的深度。筋膜層的範圍從頭部一直到頸部,介於皮下組織跟肌肉之間。當你用手把臉皮捏起來的時候,能夠抓起來的最薄一層,基本上就涵蓋了表皮、真皮、皮下組織、筋膜層等構造。意思就是這幾層基本上是"黏"在一起的。傳統的拉皮手術,就是用鉤子把筋膜層勾住上提,這樣整個臉皮就會被往上提起。而音波加熱這一層,目的也是讓筋膜層因熱而收縮(類似把肉片、花枝等丟到滾水中,可以看到它縮起來),後續再因熱刺激過後,修復加強結構而達到進一步的緊實拉提效果。
那3.0的深度目的為何? 因為老化不光是筋膜層的問題,真皮中彈性纖維減少,也會直接造成皮膚變薄跟彈性下降,最終產生鬆弛下垂的問題。3.0深度的探頭,就是用熱刺激真皮層,產生新的膠原蛋白而達到緊緻的效果。
所以音波的原理,簡單說就是用聚焦的高能超音波產生熱凝結點。很多個點可以連成一條線。操作上醫師每按一次擊發按鈕,就是產生一條線狀的熱凝結點。所以實務上在諮詢跟報價時,會聽到音波是用所謂的條數為單位來計價。那一條一條線排列下去,就像蜘蛛結網般,織出一個面。達到整個筋膜層,或者真皮層熱刺激的效果。
明眼人很快會注意到,臉上不同位置的皮層厚度不一樣,不同人種的深度應該也不一樣,甚至胖瘦不同的人顯然也有差異,且像真皮層絕對不是光3mm的深度就可以完整涵蓋的。所以後來市場上,又出現了多種不同深度的探頭,以滿足不同的治療需求。
以上是音波發展前十年的狀態。
上面提到的音波探頭,熱凝結點大,一條線通常不到20個凝結點。大約從兩年前,開始有一條線有上百個熱凝結點的新式音波探頭上市。因為不管新舊探頭,每條線的長度都是一樣的,所以傳統、稱為"點狀"的探頭,打出來的是大的熱凝結點,點數少,每個點溫度較高、熱擴散範圍大。新探頭,打出來的則是密密麻麻的小凝結點,基本上已經看不出點狀,而是一條直線,所以稱為線性探頭,因為每個點小,熱擴散也較少,但密集連結的點,可以破壞較多的脂肪細胞。所以臨床上,線性探頭被認為有較好的消脂效果。而傳統的點狀探頭,則被認為在拉提效果上還是較具優勢。
常見問題
音波的具體效果是甚麼? 多久會看得出來?
通常音波最主要的效果叫做拉提。後來新增的多種探頭,附加了消脂、讓皮膚緊實細緻等功效。
然而這個"拉提",常常造成很多人的誤解,以為會出現像是用手指把臉皮往上拉那樣的效果。基本上那種等級的效果,大概只有手術或埋線有機會達到。光靠非侵入式的電音波是不可能的。音波產生的拉提,比較像是熱縮膜收緊的感覺。本來鬆垂的皮膚,施打音波以後,像熱縮膜加熱後縮小的樣子,導致臉皮看起來沒那麼垂了。這就是音波的正常該有的效果。也有人會覺得像是從有點"骨肉分離",變成臉皮貼回骨頭上的那種感覺。
根據統計,音波的效果大概一個月後開始出現,約三個月是最大值。大約六個月以後逐漸衰退。
音波跟電波有甚麼不一樣?
這是一個很常聽到的問題。解釋起來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略。因為篇幅較多,請看這裡。
音波會消脂?
這要看探頭的類型。2008年發表的論文揭示,頻率2或3MHz的超音波,可以使脂肪細胞凋亡,達到減脂的效果。因此像海芙深度6.0mm的探頭,因為作用目標在皮下脂肪,就採用2MHz,除了加熱收縮脂肪層,也能達到消脂的作用。
另外音波造成的熱凝結點,中心溫度高也能破壞脂肪。前面有提到,較新的線性探頭因為一條就有超過兩百個熱凝結點,是傳統點狀探頭的十倍以上,所以也會有比較明顯的消脂效果。至於最傳統的點狀探頭,只要不是2MHz的話,則是幾乎沒有消脂的效果的。
音波會造成臉凹? 瘦子不能打?
如剛剛所說,最普遍使用的點狀探頭,並沒甚麼顯著消脂的效果。臨床上,打完音波臉凹的案例,很大一部分,其實本來就有頰凹,只是鬆垂的臉皮會讓頰凹相對不那麼明顯。當皮膚收緊,表皮貼回凹陷的下層組織以後,就會讓頰凹相對地被注意、凸顯出來。所以要說是打音波造成臉凹嗎? 欸...
那瘦子能不能打? 這要看情況,因為現在音波有多種深度的探頭,很少有人真的瘦到沒有一種探頭適合的。只是皮層若真的很薄的話,理論上打電波應該比較划算一點就是了。
音波要挑有即時顯影的? 美機、韓機有差嗎?
最早進入台灣的音波機器是美音,探頭搭配即時顯影,所以可以保證施打的層次落在筋膜層上,效果穩定。後來進來的韓音基本上都沒有即時顯影(有些有顯影探頭,但那是術前檢測用,無法在術中邊打邊看)。
對於即時顯影的必要性,擁護跟認為非必要的醫師都有。擁護的理由應該很好理解,至於非必要的理由也很簡單。一是多數人的筋膜層深度變化不大,多數落在差不多的位置;二是即便看到深度不一樣,能做的調整是有限的;三是打在略為偏離的深度,熱能還是會擴散到,也是有一定的效果;四是想要讓皮膚整體年輕化,本來就是各層各深度都應該要做到,所以各深度的探頭都用效果最好,那麼筋膜層也是自然會被包含進去。
那實際上的效果呢?
初期韓音確實比不上美音,只能以價格取勝。但隨著機型的改良,後來比較知名的在效果上其實都很不錯。所以近幾年堅持美音較好的聲音已經漸漸消失,反而是醫師的評估、打的技巧手法可能會是比較需要注重的因素。(韓音機型太多,有些確實不盡理想)
打完音波覺得效果不好,皺紋沒有改善?
這有幾個原因。首先,醫美多數的儀器是利用破壞/刺激後的再生修護去達到效果。破壞跟刺激是治療當下的事情,再生修護是回家以後發生的事情。所以回家後的養護,對效果影響很大。效果不好,有時候不光是治療本身的問題。
其次,對效果的定義、認知,有時醫療端跟顧客端的差異也很大。就像前面提過,可能客人想像的"拉提",跟實際能有的效果,就會有很大的落差。所以覺得效果不好,很多時候可能是期望過高的關係。
此外,老化一定是全面性發生的問題,不會只有筋膜層的老化,不會只有真皮層的老化。很多時候可能需要複合多種治療,例如有流失,或是需要深層的支撐,就需要搭配填充針劑,這樣才會有明顯的效果。只選擇單一治療時,往往容易對效果不甚滿意。
像皺紋如果是指法令紋,填補大概都是必須的。而如果是淺層的細紋,仰賴肌膚膠原蛋白的再生來改善,除了施打電音波,跟個人的健康狀態,飲食作息,生活習慣(菸酒)等都有關係。
那若覺得效果不好,這次是不是就白打、白花錢了?
阿喵是覺得不用這麼想。基本上超過30歲以上的人,打音波都是有幫助的。只是這個"幫助"所改善的,是不是原本你最在意、最想看到效果的問題? 可能你覺得這次打音波拉提的效果不夠明顯,但因為音波變緊實的皮膚,對進一步填充或者埋線等後續治療,都會有幫助。可以讓下次填充的效果更明顯、需要的劑量更少,或者後續埋線維持的時間更久。
聽說一直打音波會造成筋膜脆化?
這是一個流傳多年的都市傳說。很多人聽過,很多人在傳,可是沒有一位醫師願意具名證實(遇過、處理過),也沒有文獻佐證這件事。只能說,筋膜層脆化也許有可能會發生,但要出現,應該要集齊一些條件。譬如說,頻繁的施打、過強的能量、過量的條數等。正常情況下,要湊齊這三個因素應該沒那麼容易。正規訓練的醫師,應該會留意每次施打的間隔、條數、能量等。當然如果客人是跑不同診所,又隱瞞資訊,也許就有可能集齊這些條件。
所以如果擔心傳說成真,還是回歸老話,要找正規的診所跟醫師。還有盡量避免因追求低價頻繁更換診所,也不要對醫師隱瞞過去的治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