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不太想寫的題目。
在幾年前是因為沒甚麼好寫,反正就是選單極電波就對了。其他雙極、多極,有的沒的,效果都實在不怎麼樣。
現在呢,則是因為這三年出了太多機器,很難好好的說明清楚。
不過這邊還是盡量用最簡單的方式說明一下吧。首先,要先知道電波是甚麼。
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利用電流流過組織,產生熱能,達到收縮以及膠原蛋白再生的目的。所以一般對於電波的期待,會是緊緻拉提,撫平細紋,皮膚細緻等效果。
根據電流傳遞的方式,電波就可以分為單極、雙極、多極等。此外還可以根據電流是從表皮進入,還是利用細針(微針)直接刺入皮下來發射電流,而分為一般經皮的電波及微針電波。
單極電波
前面說過,早期是單極電波一枝獨秀的年代。尤其是Thermage第三代黃金電波CPT開始,它廠都被狠甩在後頭沒得比。主要原因是當時市場上除了CPT,其他都是雙極多極,這種電流的發射與返回點,就侷限在一個探頭大小的範圍內,能達到的深度太淺了。雖然理論上應該要有效果,但實務上不受青睞。只有單極電波,電流由探頭發射(面積小),再經由貼在身上的導電片(面積大)返回,在探頭端的電流既強,又可以往深處鑽,所以能有效的加熱真皮層,達到相對理想的效果。
而CPT的下一代,就是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鳳凰電波。技術方面的細節不多講,基本上就是更安全、更有效率、痛感更低一些。但說實話,不管CPT或是鳳凰電波,其實打起還是都蠻痛的。如果沒有舒眠麻醉,很多人能忍受的能量都是偏低的。但麻醉去打又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在效果跟安全的考量拿捏上,是很多醫師跟客人感到頭疼的問題。但隨著Thermage的專利保護到期,這三年開始陸續出現採用相同技術的機器。第一個進入台灣的就是完美電波,接著後續又有十蓓電波。兩者在技術面上模仿鳳凰電波,但利用脈衝跟冷媒(減痛、避免燙傷)的調配,進一步降低了施打過程的疼痛感。除了改善施打過程的舒適度,也提高了整體的治療能量,有望得到好的效果。
微針電波
其實微針電波出現的時間也很久了。比較早的微針電波也都是多極電波。利用絕緣針刺入皮下固定深度,再讓電流於各針尖之間流動,改善經皮多極電波深處不足的問題。但它的垂直作用範圍還是相對小,主要是作用在針尖的水平面為主。所以整體緊緻拉提的效果跟討論熱度依舊比不上黃金/鳳凰電波。但其實微針本身的穿刺,加上電波的膠原蛋白增生,對凹疤毛孔細紋的治療效果還是算好的。 這幾年可能市場上沒甚麼創新技術,所以有點冷飯熱炒又重推了微針電波,利用其可以作用在皮膚基底層,改善基底層健康完整性,進而控制肝斑問題的效用,讓微針電波又紅了一次。 緊接著市場趁勢推出許多新機。較新的微針電波,還有採用單極電波的技術,用微針穿透表皮,讓電流更有效率直達深層皮膚,解決一般單極電波最怕出現的燙傷問題。
常見問題
哪一種電波最好?
這個問題當然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要用到的自然不一樣。一般來說,微針類的電波對膚質方面的改善會多於拉提的效果。追求緊緻拉提的話,則應該選擇單極類的電波。
那經皮跟微針的單極電波又要怎麼比呢?
這裡簡單提供幾個方向。首先,微針會有傷口。所以不想要傷口的人,自然就選經皮的電波。再來,害怕燙傷但又想打高能量又不想舒眠麻醉的話,理論上微針的燙傷機率會低一點。此外,經皮電波的痛是燙到痛,微針電波的痛是針的穿刺加上後續熱刺激的痛,通常針刺的痛感,敷麻藥可以有效舒緩。至於怕不怕燙到的痛就很看人了,所以這也是可以當作選擇的依據。至於有些人有品牌偏好,那當然就選自己喜好的品牌就好。雖然阿喵覺得能量、皮膚加熱溫度到位,效果就會好。但不得不說,有時心理層面的因素影響還是蠻大的。
此外還要考慮的點,是不是要用舒眠麻醉來做?
基本上阿喵不建議,但這是個人考量。如果因為太痛而一直降低能量,雖然不至於說沒效果,但跟打足能量、確實加熱真皮層比起來,那個差異其實還是蠻明顯的。所以如果真的很怕痛又不想舒眠的話,勢必應該選擇疼痛控制比較好的完美或十蓓等機器。
電波跟音波差在哪裡? 怎麼選?
這個是大哉問。請看這裡。
電波應該多久做一次?
年齡、環境、生活作息、保養等太多因素都會影響老化的速度。但一般建議可以一到兩年做一次。或者電音波輪流,一年做一種也不錯。
覺得打完電波沒甚麼效果是正常的嗎?
這問題還蠻常見的。有可能打的能量不到位,也有可能是需要搭配其他的治療。
畢竟老化跟流失是一個全面、整體的過程,而電波能治療到的就是皮膚比較淺真皮層的地方。相信大家都看過所謂單極電波可以達到深度4.3mm(或更深)之類的資訊。但,不同的皮膚狀態都一樣嗎? 打能量3跟能量5跟能量8會一樣嗎? 電波改善了某個層面的問題,但勢必還有其他顯著或潛在需要改善的地方。很多時候不是打的電波沒效,而是要再把其他層面的因素改善,才會看出比較顯著的效果。這時候絕對不是多加上去的第二個治療比電波更厲害,而是原本客人不滿意的部分,就是需要兩種以上的治療才能完整改善其成因。
通常覺得電音波效果很好的人,以輕熟齡偏多。因為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老化,又還沒累積過多問題,所以能感覺到效果。太年輕的人,老化不夠明顯,感覺當然不明顯。比較熟齡一些,單做電音波,還有改善不到的問題點,也容易覺得效果不好。
打完電波多久可以看到效果?
一般剛打完,因為熱效應會有一些緊緻的效果。至於增生膠原蛋白,至少都是一個月以後的事情。
有恢復期嗎?
單極電波的話,通常沒有甚麼恢復期。偶爾有人會覺得臉部腫腫的,但通常外人看不太出來。至於微針類的,不用想像會弄得滿臉鮮血,因為熱作用的關係,其實幾乎不會出血,且傷口很小,當天就會結痂,第二天以後就做好保濕防曬的保養即可。
幾歲以上應該要做電波?
這種問題一定沒有標準答案。或者說答案就在自己心中。
以阿喵的觀點,電音波都比較像是一種保養凍齡的項目。前面提到往往只有輕熟齡的人,可以單做電音波就得到滿意的效果。但其他年齡層就不做了嗎? 當然不是這樣,從甚麼時候開始做,就比較能讓肌膚維持在屬於那個年齡層的狀態。固定的做個五年、十年,就算每次做完不覺得有太大變化,但十年後看看同齡層的其他人,一定可以察覺有做跟沒做,差異是很大的。所以,與其問說幾歲應該開始做,或許應該改問,你希望凍齡在幾歲呢?
新聞報導做了電波,滿臉起水泡燙傷的案例,感覺很可怕?
類似的案例出現過不只一次。雖然非親身經歷,但推測這是在舒眠麻醉下,能量開太強所造成的結果。
儘管現代的新機種已經做足了防範的措施,但多數醫師相信痛覺還是最好的保護機制。在清醒狀態,能夠忍受的疼痛範圍下施打,了不起某些比較不平整的地方因為電流過度集中,起小水泡。這樣的問題處理相對簡單,也不太會留下不可抹滅的疤痕。但舒眠麻醉下,失去痛覺的警告機制,就可能累積過多的能量造成全臉的燙傷。那是在生理心理上都很嚴重的傷害。所以建議不要用舒眠的方式打電波,這是最起碼的安全保險。真的太怕痛,非要舒眠不可,建議改選微針電波或者改用音波,出事的機會都比經皮的單極電波小很多。
電音波可以一起做嗎?
適當的分配電波發數跟音波條數,兩者可以同一天做,且兩者理論上有機會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效果。不過像鳳凰電波的探頭,有限定裝上去兩小時內要打完所有發數,大概就不適合拆打。
電波打的能量越高越好越有效?
電波的精髓其實是"溫度"。把真皮層加熱到一定溫度以後,可以啟動膠原蛋白再生的機制,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那能量跟溫度有關係嗎? 當然有啊,越高的能量,每一發能提升的溫度就越多,簡單說可以越快達到理想的溫度。
那打的時候能量越高越好嗎? 這就比較不好說了。過高的能量,快速的升溫,帶來的是燙傷的機會增加。且前面提過,每個人的皮膚狀況不一樣,同樣的能量,絕對增加同樣的溫度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亦即有人低一點的能量就有很好的加溫效果,有些人則可能需要高一點的能量才能達到有效的溫度。
但到底是屬於哪種人哪種皮膚/需要多少能量,目前並沒有好的判斷標準。所以臨床上,主要依據皮膚以及當事人的反應,例如疼痛的程度、發紅的情況等等,去適當的調整能量。這也是實務上醫師經驗累積的重要性所在。否則為何不弄個流水線,每位客人都直接舒眠,能量開到最高,達到最好的效果,皆大歡喜?
所以回歸問題,理論上能量可以高就高一些,比較可以確保治療效果。但安全性依舊會是第一考量,畢竟太大範圍的嚴重燙傷,留下的傷害是難以修復的,甚至是一輩子的傷痛,絕對要避免。
聽說完美電波的最大功率遠低於鳳凰跟十蓓? 怎麼能說效果類似?
這是一些數學跟規格登記上的小伎倆而已。
電波每一發的能量在輸出的時候,並不是一次輸出完畢。而是會區分成幾個脈衝,脈衝之間搭配適當的冷媒輸出。
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表皮以及減緩疼痛。因為我們想加熱的只有真皮層,但是電流是經過表皮進入的,所以表皮也會被加熱,而過度的加熱就會燙傷。所以將能量分成多個脈衝輸出,就是讓表皮有喘息降溫的空檔,避免不想要的副作用。
那這跟上面提到的功率有甚麼關係?
簡單來說,鳳凰登記的功率,是每一發(所有脈衝累積)的最大功率。完美則是每一個脈衝的功率。把每一發的脈衝總功率加起來,兩者單發的能量上限,其實僅相差2.5%。十蓓電波其實也有登記較低功率的舊文件。但顯然就是怕被誤解做文章,所以乾脆推出新版仿單改了標示,讓大家更直觀的知道跟它的功率跟鳳凰是一樣的。
那有沒有人很吹毛求疵去計較那2.5%? 說真的,完美電波因為痛感較低,所能提高的施打能量,早就不知道超越2.5%多少倍了。去計較那個2.5%實在是本末倒置,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