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身上多餘的毛髮,已經是越來越多愛美人士的選擇,尤其對女性而言,當穿著較為清涼、自信秀出姣好身材的同時,若不甚露出毛髮,總是令人尷尬困窘。而就男士而言,儘管有時適當的毛髮可能是成熟、性感的象徵,但比起可能被視為邋遢、不夠乾淨的意涵,大部分的人應該還是寧願讓自己看起來更加乾淨與清爽。
在眾多除毛方式中,若想一勞永逸,永久解決毛髮的困擾,唯一的選擇大概只有雷射除毛。畢竟其他例如蜜蠟除毛、冰刀刮除等方式,都只有暫時性的效果。且對某些人來說,還可能刺激毛髮越長越多、看起來更粗,以及引發毛囊炎、倒插等困擾。因此,建議若想一勞永逸解決毛髮問題的話,雷射除毛會是一個較佳的選擇。
雷射除毛的原理
雷射除毛所使用的雷射,其吸收雷射能量的色素質是皮膚/毛囊裡的黑色素。當雷射光穿透皮膚,能量會由黑色素轉變為熱能,因此毛囊在瞬間產生高溫,破壞位於毛球以及毛髮膨大處的毛髮幹細胞。幹細胞死亡,毛髮自然無法再生,待現有的毛根自然排除後,便達到永久去除毛髮之目的。
了解原理後,可以發現幾個重點。第一,除了毛髮,皮膚裡也有黑色素,因此皮膚黑或近期剛大量接受日光照射的皮膚,當雷射光打下去,會比較疼痛、容易受傷。第二,毛囊兩處的幹細胞必須都被殺死,才能達到除毛的目的。這牽涉到醫師經驗、雷射機器參數調整,以及毛髮本身黑色素含量等因素,必須配合得當,才能成功。而毛髮本身黑色素又受到毛髮生長週期的影響,因此除毛雷射不可能一次去除全部毛髮,必須多次治療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毛髮的生長週期
毛髮的生長分為三個階段: 生長期、衰退期、休止期。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頭髮不斷的再生、脫落、休眠、再重新長出,就是在這三個週期間周而復始的不斷循環所致。生長期的毛髮是黑色素含量最豐富的,因此這階段的毛囊在除毛雷射光照射後,相對容易產生足夠熱能,將兩處幹細胞都消滅,達到永久除毛的目的。當毛囊步入其他週期,黑色素不足,機器能量就算無限上調,仍很難產生足夠熱能殺死幹細胞,反而可能先產生燙傷、水泡等問題。
通常一次的雷射治療,約可永久去除15%~30%不等的毛髮。假設保守性的以20%來計算好了,做完一次約剩80%,第二次約剩64% (0.8*0.8),一直到六次後約剩26%,八次後約剩17%。如果當成數學問題來解,基本上永遠不會達到0,也就是永遠都會有剩餘的毛髮。但人體不是單純的數學,臨床技術面上,仍是可以達到僅剩細微不明顯、不需再刮毛、拔毛的程度,但必須明白的就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少數的治療次數內就達成。
永久除毛的定義
目前醫界對「永久除毛」的定義,是治療過後的毛囊,超過一個生長週期,沒有再長出新的毛髮,就可說是永久除毛。
但超過一個生長週期不長,會不會到第三個、第五個生長週期,或是更多時間以後又長出來呢? 答案是肯定的!
有些人在雷射除毛治療一、兩年,或者三、五年後,會再長出毛髮,通常這些毛髮會比原先的纖細與稀疏。不過這也是常引起糾紛的原因之一,畢竟一般人認知的「永久除毛」,應該就是要一輩子才叫永久啊? 是不是? 也因此在治療前,診所與消費者間的溝通是很重要的。通常如果診所後續願意以免費或者較便宜的收費來幫已經做過療程的消費者處理這問題,便可減少此類的爭執。
雷射除毛的機器種類
目前台灣最主流的除毛雷射有兩種雷射光源。一種是波長755nm的亞歷山大雷射,別稱紫翠玉雷射、日式光纖等。另一種則是二極體雷射,波長因各家機器製造商不同,約介於800~810nm之間,有光纖二極體雷射、德國光纖、冰肌除毛、真空除毛等不同名稱類別。
以上兩種雷射光源,在除毛的效果上,從研究數據來分析,是不分軒輊(無顯著差異)的。但臨床上,似乎較多醫師自身的感覺會較偏袒亞歷山大雷射,認為其效果略優一些。以阿喵自身的經驗來說,其實這還是牽涉到醫師經驗、機器參數的使用問題。在同樣不上麻藥,或者同樣敷麻藥的條件下,假設都由對機器有一定掌握度的醫師操作,兩者效果確實都相當卓越,反而是消費者自身條件,對效果的影響會比較顯著。(例如常拔毛,生長週期零亂)
此外比較少見的還有波長1064nm的釹雅鉻雷射除毛,理論上波長越長,對深色皮膚者較安全,但臨床上此款雷射多使用於除斑、刺青、淨膚等,可能因為廠商針對除毛所做的機器調教不多,影響效果,因此較少被用來除毛。
另外,還有一些診所使用脈衝光來除毛。嚴格來說,脈衝光並不是雷射,它包含一段特定波長的混合光,通常這段波長都涵蓋的上面提到的755、810、甚至1064等波長,因此它確實也可以達到除毛的效果。不過舊式脈衝光比較吃經驗,且通常效果比雷射差一些些(也可以說比較溫和?),因此跟釹雅鉻一樣較非主流;近期較新機型/進階版的脈衝光,稱為彩衝光,除毛效果也還不錯,且因為不用上麻藥的溫和特點,慢慢有些業者以所謂"韓式除毛"的名義來推廣。
常見問題
1. 雷射除毛之前,要先刮毛嗎?
Ans: 要。前面講過,除毛雷射的標的物是黑色素,如果不刮除毛髮而直接打雷射,毛髮會直接燒焦灼傷皮膚,且能量都被表面的毛髮黑色素吸收完了,真正需要被加熱來殺死幹細胞的深部毛囊構造反而吸不到甚麼能量,那除毛效果自然好不到哪裡去。
阿喵建議是打雷射之前立即刮毛最好;但有些人說,除毛前兩三天先刮毛,待長出一點點頭的時候打雷射最好?
這個嘛.. 如果好好想一想幹細胞的位置,再好好想一想到底哪邊的黑色素離這些幹細胞最近,我們想加熱的到底是哪裡的黑色素? 那就應該很清楚這些冒出表皮的毛幹到底對除毛有沒有實質幫助,還是只是幫倒忙呢?
2. 除毛雷射打下去會不會痛? 一定要敷麻藥嗎?
Ans: 正常人身體構造被破壞,當然是一定會痛的呀! 大多數除毛機器都會附帶一些冷卻裝置,利用冰可以減輕痛覺的原理,來改善這個問題。
通常而言,亞歷山大雷射前一、兩次大概是一定要敷麻藥的,很少人能直接忍受那種疼痛。而二極體雷射,機器的調教通常較為溫和(也有可能因此有些人覺得二極體雷射效果沒那麼好),因此較高比例的人,是可以在僅冰敷、不上麻藥的情況下接受治療。
以阿喵較常使用真空除毛(屬於二極體雷射的一種)這台為例,它有一支探頭是利用真空吸引減少並轉移痛感。真空探頭在實務上還沒遇過有人真的覺得「非常」痛到需要上麻藥的;甚至超過九成以上的人,感受是「完全不痛」,只有皮膚被吸起來跟微溫的感覺。
至於機器上另一支較傳統的純二極體雷射探頭,跟其他的二極體雷射機型就比較類似,少數極度敏感的人還是會覺得很痛。至於效果方面,兩、三次治療減少50%毛髮是常態,算是標準以上。
3. 除毛雷射要做幾次? 每次間隔多久?
Ans: 坊間的療程通常是賣6~8次,因為通常這樣的治療次數後,估計剩約5%~20%之間的毛髮。對不那麼講究的人而言,會覺得已經可以接受了。
但如果是比較講究的人,或者原本毛髮週期零亂(多見於自行拔毛者)的人,可能做8次後還剩下不少。對於這些人,建議考慮選擇有"除到好"、"超過n次以上僅收開機費"等方案的診所,可能會比每次治療單次付費,或者必須再次購買療程來的划算。
治療的間隔時間,牽涉到毛髮的生長週期。假設此次治療已經將目前在生長期的毛髮都去除掉,那麼在休止期毛囊重新步入下一個的生長期之前,再次的雷射治療就是沒有意義的。理論上不同部位會有不同的間隔時間,但一般為求方便,通常統一建議六到八週再治療一次(有些診所取四週為間隔),臨床上這樣的治療效果是不錯的。
4. 真的永遠不會再長嗎?
Ans: 毛髮的生長,除了自身週期以外,還會受到拔毛刺激、賀爾蒙變化等許多因素影響。有時毛囊在雷射過後受到嚴重傷害,進入超長的休止期,爾後因為新的刺激或者自然修復,而在做完治療的數個月至數年後,又重新長出較為纖細的毛髮。雖然不是人人如此,但確實有一部分的人會發生這種事。所以建議同上題,如果開始除毛治療時,雙方有約定好療程結束後,還有毛髮的話如何處理,會是比較有保障的方式。
5. 常見的副作用?
Ans: 雷射除毛,一般比較常見的副作用可能是暫時性的毛囊水腫,亦即皮膚上出現類似雞皮疙瘩,合併發紅、乾癢等問題。通常診所會給予術後藥膏,在加上適度冰敷,避免接觸過熱環境,並注意皮膚保濕、防曬、避免酸類保養品等,通常兩三天內便會改善。此外偶爾會見到新聞報導出現灼傷、水泡等情形,通常可能是能量太高或人為操作疏失導致,一般回診所確認後,配合用藥及妥善傷口照顧下,也許暫時性的色素沉澱難免,但應不會留下永久性的疤痕。
6. 我打了兩次就沒甚麼毛了耶? 需要繼續打嗎? 還是把療程退掉?
Ans: 每次做完雷射,都會有一定比例的毛髮不再生長。但這些不再生長的毛髮,其實有些只是暫時性的停止生長,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或者受到一定條件的刺激後,它就會重新長出毛髮。理論上兩、三次的雷射治療,是不會100%去除所有的毛髮的,因此可以預期若停止治療,幾個月或幾年後,有很高的機會還會再為同樣的問題苦惱。因此建議要持續的治療,或者等個半年、一年,真的沒長,再退掉療程不遲。
除毛雷射基本上已經算是相當成熟的技術,各家機器的差別主要在於參數的調教,對治療時的痛感與治療效率會有些影響。當然醫師對機器的熟悉度、掌控度也跟治療成效有一定關聯。只要不要一味貪便宜,誤入由缺乏經驗也沒人指導的醫師/非法密醫操作機器的診所,應該都會是安全有效的治療的。
參考資料
2. 毛囊幹細胞 王維宏、范邁儀、林頌然 http://scimonth.blogspot.tw/2014/01/blog-post_5834.html
留言列表